【大學生通訊社報道】9月28日上午,廣西民族大學在國際教育綜合樓民族博物館舉行廣西民族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揭牌儀式暨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培訓計劃——廣西民族大學十年成果展。校黨委書記唐平秋出席揭牌儀式,學校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等有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及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教師代表共同參加揭牌儀式。唐平秋表示,學校始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作為重要使命,堅持系統謀劃、高位推進,著力構建實踐探索與理論總結相結合的工作格局,以培訓成果賦能文化振興,不斷強化非遺技藝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與民族團結中的積極作用。學校將繼續深化非遺傳承體系建設,重點提升茶文化、服飾文化等特色方向的育人成效與社會服務能力,力爭在廣西非遺保護與創新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持續貢獻“民大智慧”與“民大力量”。

唐平秋、劉金林、黃中顯、郝國強等共同為廣西民族大學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揭牌。
本次成果展通過實物展陳、現場展演、多媒體互動等多種形式,分設傳統工藝、表演藝術、鄉村振興和學術成果4個主題展區,集中展示學校實施“研培計劃”十年來在非遺傳承與創新領域取得的豐碩成果,展現了學校在非遺保護、教學研究與社會服務方面的積極探索與突出貢獻。(初審:滕成達 復審:潘之銘 李建瑾 終審:孫壽媚)